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张溥出身官宦门第,只因为是婢妾所生,排行第八,故“不为宗党所重,辅之家人遇之尤无礼,尝造事倾陷诩之”,当面称他“塌蒲屦儿”,意为“下贱人所生,永远不出息”。

张溥遭此侮辱,勤奋好学,读书必手抄,抄后读过即焚去,如此反复七遍,冬天手冻裂,以热水浸暖继续再练。天启四年,与郡中名士结为文社,称为应社,人员有张采、杨廷枢、杨彝、顾梦麟、朱隗、吴昌时等十一人,后来遍及全国,超过三千人,平时以文会友,兼又评议时政,“一城出观,无不知有复社者”。

天启六年,撰写《五人墓碑记》,痛斥阉党在当时,复社成员发展几乎遍及国内,共三千零二十三人,著名的爱国文人陈子龙、夏允彝、侯岐曾、杨廷枢、顾炎武、归庄、陆世仪、瞿式耜、文震孟等都是社内中坚,苏州一带的文人入盟最多,他们有的在朝,有的在野,结成了浩荡洪大的政治力量。

由于张溥等人的筹划和努力,当时的文人士气大振。人人以痛骂阉党为已任,却不顾国家已经到了危如累卵的地步。而张溥也借此在士林中再次名声大噪,时人称之为草民中的平民皇帝。

魏忠贤一到南京,便开始让锦衣卫对复社和东林书院加强了监视,只是还没等他的报纸出版,张溥已经在有心人的鼓动下带着大批士子北上了。

魏忠贤立刻将情况六百里加急送往京城。朱由检看到后只是微徽一笑,一群政治白痴而已,没什么大不了的,自己早就做好了准备,诸葛亮舌战群儒,自己也要让这些自已为是的人丢尽颜面,只有让读书在百姓面前丢尽颜面,自己对大明读书人的改造才能真正开始!

他立刻给魏忠贤写了封信,信中要求他立刻开始搜集士子和官员商人勾结的证据,殿试唱名之日便是和士子官员决战之日。

离科举还有数日,张溥等人却已经在京城开始四下活动,凭着他在士子中的威望,一时之间张溥等人成了许多达官贵人的坐上宾,而其中一些人则是为了让钱谦益和周延儒回京而四下活动。

不过这一切都没有逃过锦衣卫的耳目,消息源源不断的送入宫中,朱由检看后则是非常生气,一个普通的士子居然能成为某些官员的座上宾,这里面如果没鬼才怪呢,不过朱由检也不着急,发榜之后才是摊牌之日,毕竟这些士子还是想要入仕为官的。

孙元化的奏章也来了,按照朱由检的意思,一些商铺补偿给了那些士绅和王爷,而大批商铺的租赁则让孙元化一时之间挣的盆满钵满。

孙元化在奏章中请示朱由检下一步该怎么做,朱由检则认真的给孙元化写了封信,信中要求对毛文龙给予支持,加大对高丽和倭国的贸易,尽快开始火炮和战船的制造,对雇佣的工匠应当如何使用,在信中都一一做了解释。

而让朱由检哭笑不得的是曹文诏的六百里加急也送到了他的案头。孙传庭还真不客气,到了陕西假借皇上的名义,张口就要了曹文诏三万战兵,带家属共计十二万人左右,又硬从曹文诏手里要了一百万两银子和五十万石粮食。气的曹文诏忍不住的骂娘!

朱由检也给曹文诏去了旨意:“山陕人口众多,土地贫瘠。如今陕西已分流近七十万人,但仍不够,山陕今后会有大旱,必须将叛乱的危险压到最低,爱卿可再招三到五万人加以训练,今年必须完成对边镇的兵力改造,必须适时恢复对蒙古诸部的打击!至于用何手段,爱卿自知!”

打发送了传旨太监,朱由检轻松了许多,现在王承恩和方正化都已经回到了京城,自己手头有了四万多可用之兵,京城的锦衣卫和东厂已经加强了监控,自己已经牢牢控制住了北京,剩下的便是和大明的文人们好好的斗一场,自已现在有的是时间。

大明未期进入了小冰河期,山陕等地干旱严重,而这场旱灾将长达十几年,为了抵抗天灾自己已经准备好了,宋应星这时正在忙着土豆和蕃薯的种植,让宋应星大为惊讶的是董薯和土豆竟然可以分苗,一下子就将种植面积扩大了数倍!

明年随着这两种作物的大规模种植,干旱对山陕的影响将会小很多,李自成和张献忠高迎祥等人,只要你们不怕死,尽管来好了!

第二天上朝,礼部侍郎温体仁上了奏章,请朱由检钦点这次科举的主考官。朱由检看着跪在底下的温体仁,嘴角微微一笑:“既然爱卿是礼部侍郎,此次会试便由爱卿主持吧!”

温体仁本就意属这次会试,立即跪倒磕头:“微臣谢主隆恩!”但他却没看到朱由检嘴角那一丝玩味的笑容,看在眼里的曹化淳心里“咯噔”了一下,皇上这又是准备害谁呢!


页面连接:http://www.allthrottlemc.com/news_0_eqwsw/osaaettt.html

吞噬小说网 亲亲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牛文小说网福书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