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设置 (推荐配合 快捷键[F11] 进入全屏沉浸式阅读)

设置 X

这道到底有没有必要继续论?

说实在的,郑经其实是不怎么想论的,因为在他看来,站在做人的角度来说,这就是打嘴炮,没太多意义,可若是站在成事的角度,就很有意义了。

拉人,拉的是志同道合之人,不把这道给辩明了,又怎么让对方认同?

因此,对于道家的思想,他该否定的就否定,毫不犹豫。

但他也不否定,道家的思想里,确实有很多值得肯定的地方,尤其是在修身养德方面,它的很多思想比儒家思想更能让郑经认可。

而道家作为中国本土的思想流派,对中国文化的贡献和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尤其是在哲学、文学、科技、艺术、音乐、养生、商业、军事等领域。

比如说,中华文化在审美上,就极受道家道法自然思想的影响。

文学创作所追求的“清水出芙蓉,天然来雕饰”境界;国画艺术水墨画所主张的简淡含蓄形神兼备的风格;建筑艺术上所追求的“虽由人做,宛自天开”的意境;古音乐艺术中所追求的“清和淡雅”的音乐品格……

无一不是如此。

可举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真要举的话,说个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因此,郑经也确实没有让道家完蛋的意思,他只是想让道家思想和文化去芜存菁而已。

具体要怎么去?

诸糅真人也在问这个问题。

“我新有了一想法,就是成立一真理社,来穷尽天下之道理,包括天之道和人之道,老道你有兴趣的话,也可以参加一下。”

郑经顺理成章地发出了邀请。

“真理社?”

诸糅真人表示惊讶。

郑经则回道:“对,求真,存理,开民智,则是我成立真理社的目的。”

他以解释真理社成立目的的方式,又埋下了一颗小小的雷。

啥雷?

破除愚民思想之雷。

说起来,中国封建制度里,最为主张的愚民政策,最开始就起源于道家。

在《道德经》的第三章写道:“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可欲,使民心不乱。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这就是愚民思想的根源。

老子认为,圣人之治,首先自身得没有欲望,以让百姓也没有欲望,管理百姓,尽量削弱他们由心而来的欲望,充分满足他们由身体而来的需求,让他们四肢发达头脑简单,无知,无欲,无求。

简直就是反人类的主张!

这样的主张,自然是为了迎合统治阶层的需求的,统治阶层无能,就只能让老百姓更无知,这样才不会动不动就因为欲求不满而想着造反。

从维护社会安定的角度来说,这样的愚民政策其实是无可厚非的,因为哪怕是到了一千多年后的现代社会,这样的愚民政策其实也并未消失,比如说米粒国那些极为反智的红脖子,其实就是愚民政策的产物。

但愚民政策有一个最大的弊端,那就是造成群体智力低下,严重制约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这一弊端,就淋漓尽致地从满清统治中体现了出来,结果是造成了中华民族数百年的衰退和落后,沦为西方列强的鱼肉。

作为一个知晓了严重后果的穿越者,郑经当然不希望这种局面再次出现,因此有可能的话,他首先要反的就是愚民思想。

好在他刚否决了道家的无为而治主张,也好在诸糅真人并不是迂腐之辈,否则的话,单是这一点,估计老道又得好好跟他辩上一辩,让他再费上一番口舌。

而对于诸糅真人来说,求真、存理原本就是道家所追求的,因此他暂时忽略了开民智这一点,而是认真考虑起要不要加入的问题。

“你不是要去会宁吗?我在涡阳,加入有意义吗?”

对于求真、存理,他当然是极为有兴致的,如果有可能的话,他恨不得能天天来跟郑经辩上一辩,辩出更多的真理来,以让道家吸收并完善。

但现实问题也摆在他面前,那就是距离问题,作为天静宫宫主,道家的掌舵者,他不太可能跟着郑经去会宁。


页面连接:http://www.allthrottlemc.com/news_0_qeor/vvteebw.html

吞噬小说网 亲亲小说网

首页 目录 +惊喜 下一页

第一版主小说网武侠小说网贼吧小说网镇魂小说网贼吧小说网宝书网笔趣阁5200新笔趣阁bl文库宝书网bl文库贼吧小说网贼吧小说网猪八戒小说网 宝宝起名